今天是
  • 无障碍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盘锦检察 榜样风采】王晓彤:脚踏实地,做检察匠人

    2023/12/06


    在我的从业生涯中,先后任职过实习律师、基层法院民庭法官、市检察院民事检察官,目前在宣传教育科主要负责检察文化宣传、评先选优、《盘锦日报·检察专刊》编辑出版、思想政治等工作。十二年来,从常常犯错到渐渐成熟,从遇到问题缩手畏难到解决问题敢挑重担,是检察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教会我怎样将法学理论变成一份份审查报告,一次次案件研讨,一个个让当事人信服的民事案件。很庆幸,能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投身盘锦检察事业;很感恩,立足本职所做的些许努力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


    胸怀国之大者



    在检察工作中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努力提高政治素养,竭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和领会,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检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筑牢思想基础和知识储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开创性,练就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检察,青春之中国。


    胸怀人民至上



    民事检察是守护民事案件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案件无大小,件件连民心。在民事部门工作期间,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无一错案、无一缠访。2022年,向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1件,向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均被采纳改判;办理虚假诉讼案件3件,向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件;向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移送并协助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件,向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万元;入选省级典型案例1件。在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工匠”目标,坚持长期主义,面对各种瓶颈、挫折,要有直面失败的勇气、锲而不舍的坚持、迎难而上的决心,反复打磨、点滴积累,就会有工作上的日臻完美、纯熟后的推陈出新,实现一次次的成长和蜕变。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去办案,才能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胸怀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盛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不少的难关及挫折,我们不熟悉的工作,压力重大的案件,当事人的不理解,社会大众的舆论质疑……也许你会感到沮丧并怀疑自己的能力,也许你看不清前路那就回望来时路,回望你有没有辜负当初投身检察的义无反顾,回望这一路走来你是否一无所获,如果没有,如果不是,那就坚定信心、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把优秀的案例报道出去,把优秀的检察官推选出去,把先进的检察文化共享出去,让盘锦检察的所思所行被听见被看见,才能在自我突破中实现检察工作的跨越发展。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为国为民就是我前行底气,公平正义就是我理想主义,此生为契濯一方清白天地,纵前路布满荆棘吾亦往矣。”


    胸怀敬畏



    敬畏党和人民,敬畏法律和规则,敬畏权力和责任,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坚守初心,树立吃苦意识,锤炼甘于寂寞的耐性和执着追求的心性。也许有人会不理解甚至嘲笑我们检察人的这份痴迷、傻气,殊不知,只要心怀希望,就会走出“飘如陌上尘”“天地一沙鸥”的慨叹,不论经历怎样的艰难,我们“依然一笑作春温”,从领导和前辈们身上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这才是一名检察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这不仅是我工作的态度,更是我做人的态度。



    我很感恩这一路走来遇到的坎坷和多岗位历练,它让我学会从确定性里找可实现的切入点去解决问题。过去的负资产,摇身一变成了今天的魅力之源。我的乐观并不需要那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那就是:我相信盘锦检察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